区长信箱  |  区长热线:0376-3772020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书香平桥 > 浏览

明港镇图书馆举办端午节活动

2021-06-16 来源:明港镇图书馆 作者:张玉杰

  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


  甜甜粽子尝;美梦在悠扬;


  身边有安康;


  龙舟驶江里;艾草挂门上。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龙舟竞渡”是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乐人。赛龙舟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不湿身,不用道具,不下水的龙舟,你见过吗?


  旱地龙舟


  快乐体验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红红火火的龙舟比赛


  2021年6月22日在明港镇图书馆举办了旱地龙舟赛,本次活动有24名小读者参加,参加旱地龙舟的24名小读者被分为4组参赛队伍,每组由一名龙头和5名运动员组成。各参赛队伍需在规定区域内“划”一个来回,以龙尾过终点为准计时,用时少者获胜。各参赛队伍接受完检验后,旱地龙舟预赛正式开始。

 


  赛场上,小读者们蹲在地上,喊着“一二、一二”整齐有序的口号声奋力前行。大家迈着一样的步子共同前进,小读者们就如离弦之箭驶出起点,组内成员努力通过速度与默契来控制龙舟的前进方向。在旱地龙舟比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创意快乐划龙舟


  “旱地龙舟赛太有创意了,大家齐心协力向前冲的感觉太好了。”现场的小读者们纷纷表示,这种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协作能力。赛后小读者们还表示旱地龙舟比赛很有创意,不但应节,体验了运动的快乐、竞争的乐趣、参与的喜悦,培养了协作精神,有效增进了小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端午节知识小百科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为了中华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部分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端午悬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带五彩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每日推荐

推荐图文

热门文章

主办:中共信阳市平桥区委宣传部

承办:平桥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376-3720582

邮箱:xyjcpq@163.com

微信公众号:pqwx006

平桥新闻网简介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