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信箱  |  区长热线:0376-3772020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平桥文学 > 浏览

高考季|为梦想加油

2024-06-06 来源:信阳市二高 作者:林守勇

        又是一年高考时。信阳市二高语文教师林守勇,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高考优秀作文的主要特征,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素材整理三个方面进行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一起来为梦想加油!

 

          (一)

      审题永远在路上

    作文审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的意思,抓住材料核心,确保对材料理解的准确全面。如:

(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 析

    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紧扣时代脉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中学生核心素养,写作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彰显达人达己、文明互鉴、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启示学生要将“达己”与“达人”相融合,让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凸显了浓郁的家国情怀。

 

    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由写作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组成。

 

    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中写作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说明阻止“别人”发展,对自己并没有好处。材料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说明若想“春色满园”,则须“百花齐放”。两则材料虽然针对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具有普遍性。材料一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该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写作任务指出,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提示考生要深入思考这两处讲话揭示了哪些道理,只有全面深入思考,议论才能由浅及深,由此及彼,以理服人。

 

    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引导青少年心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可以紧扣时代脉搏就重大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联系材料所揭示的普遍的道理并结合个人生活和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的感悟和思考。

 

再如:

 

(2017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  析

    本题写作的关键在于如何自由灵活搭配选定 “中国关键词”从而“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应先将这12个“中国关键词”归类,再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有机的关联”,这是作文题中的关键技术指令。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选择怎样的组合方式,就会生成怎样的主题,直接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下。

 

   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思维,还可以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

 

    横向角度:如“京剧”+“长城”讲讲古老文明的中国;“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热情好玩的中国。

 

    纵向角度:如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也可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 “一带一路”相互对照。

 

    辩证角度:如将文化悠久的 “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严峻现实作勾连,借“空气污染” 与“美丽乡村”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按照“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三项要求写作,就关键词行文,且关键词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属于符合题意。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但没有“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或者虽然选择了多个关键词,但写作内容与关键词的结合比较松散,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选择角度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无关;或者选择角度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但在完成“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任务时发生严重偏差,如只选择一个关键词“共享单车”,通篇论述使用共享单车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没有体现考生对中国的认识,也没有读者意识。或者抛开试题提供的12个关键词,另起炉灶,从别的方面介绍中国,属于偏离题意。

 

    总之,作文审题时要有全局意识,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同时,又要善于抓住材料中关键性语句,寻找立意的突破口。

 

          (二)

      清晰就是好结构

 

   结构清晰的文章,能让阅卷老师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有利于考生拿到高分。那么,怎样快速安排文章清晰的结构层次呢?

 

    一是给主体部分拟写两三个分论点,二是给主体部分设置两三个小标题。三是片段组合,即开头+主体(片段1+片段2+片段3)+结尾,简单易学,便于操作。无论是分论点还是小标题,作用均是引出意义相关的完整段落,同时保持各部分的相对独立,共同阐述中心论点。

 

考生拟写分论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设立两三个分论点,然后分点论述。


(2)分论点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置于段首,接下来引入论据,并针对论据进行论述。


(3)行文紧扣全文中心论点,分论点最好嵌入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关键词。

 

例 文1

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
                  郑媛元

   长河霜冷,时空阒寂。历史的泽畔总行吟着两种身影:或单枪匹马,损人利己,终唇亡齿寒,难致彼方;或携手同行,团结共生,终得命运共同之花,灼灼盛放。

    习总书记之语道破了共生团结的真谛。掩卷覃思,恍悟得:唯有团结与共生,方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人与人共生,是谓心怀善意之水。护康衢烟月,不染风尘。

   “世界的尽头其实是柴米油盐四季三餐,我们的归宿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守望。”深谙此理,黄文秀与乡亲们共生,走进乡村扶贫,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梁的月光;张桂梅与大山的女孩们共生,创办华坪女高,祝她们走出大山,化羽成蝶……心怀共生之善,要求我们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可以不舍己为人,却不可损人利己,可以不行义,却不可行不义。点亮别人的灯,铺平别人的路,我们才能更加光明,走得更远!

    国与国共生,是谓筑牢团结之基。得民胞物与,协和万邦。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退回到一个孤岛”,此言发蒙振聩,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变暖利剑高悬,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双头怪竞相疯长,人工智能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新的挑战……我们,何以破局?唯有团结共生可致!于是,“一带一路”的悠悠驼铃串联起各国心声,“世博会”琳琅满目的商品牵动着各国的脉搏,中国高铁亦走出国门洒向万水千山……唯有守望相助,互利共赢,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步履铿锵!

    世间万物共生,是谓濯多元之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个人有个人的风采,各国有各国的风情,这些风采与风情的共生共融,才构成了世界的“百花园”。古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互联互通,而放眼当今,不论是“中国年”在世界各国收获认可,还是异域文化传入中国,都向我们诠释出一个真理:文明因交流而丰富,世界因多元而多彩。心怀共生团结之智,才能迎来“云月相同,溪山各异”的多彩世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 ”,此般古老的东方智慧流淌至今,指引着我们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让我们将此铭记于心,共生团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坦途吧!

    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心存千般锦绣,手掬河汉万顷!

(注:本文作者系2023年河南省文科状元)

【思维导图】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的思路,围绕“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世间万物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层次清晰,逐层递进,论证充分。

 

例文2

          华夏有明珠
             河南一考生
   满天星河静静流淌,华夏若星斗闪闪发光;仰望天穹辽远苍茫,华夏若雄鹰展翅翱翔。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上天慷慨地眷顾着这片富饶的土地,观四时美景、山川河流,赏艺术瑰宝、历史文化,品川菜粤菜、鲁菜苏菜——华夏有明珠,请君共赏之。

    华夏有明珠,璀璨瑰宝传千年。

    盛世流火,青衣小旦,舞台上咿呀浅唱,婉转低回, 将悲欢离合化为一曲绕指柔情。京剧,中华文化瑰宝,在千年岁月涤荡中不改璞玉的光华。君不见,梅兰芳大师一丝不苟改排京剧,创新发展,让京剧风靡神州;君不见,梅德玖大师,一生传承京剧,让梅派艺术发扬光大,让京剧名扬四海,让乐曲传奏千年。斯人已去,京剧长留。京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兼收并蓄,走向一片姹紫嫣红。

    华夏有明珠,巍峨千里绵延去。

    它屹立于青山翠柏间,将呼啸的风声奏成瞭望台上的吟唱,将岁月的痕迹打磨成城墙上的纹路。它兀自屹立,又不曾孤独;它绵延千里,贯串华夏的心脏,跳动着中华儿女的脉搏。长城,你是否还记得那年孟姜女用泪水烫下的花纹?长城,你是否还记得褒姒倾城容颜下的淡然一笑?长城,这屹立的堡垒,没有人能使它改变。垂柳挥别,青山远去,长城谨记它的使命,用身躯筑障抵挡铁骑,绵延千年的和平。

    华夏有明珠,色香俱美百味全。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寒来暑往中收获各个季节的美好,用富有生命力的果蔬调制自然恩赐的美味。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川菜的火辣,粤菜的鲜美,鲁菜的咸鲜,苏菜的清淡,南来北往,唯美食跳动不息,口腹之欲,是享受,更是追求。东坡被贬,仍“日啖荔枝三百颗”,去买羊骨架,将骨间微肉烹之,甚美。食物,是写给人生最美的情书。胡同巷子里板车相属,油烙葱饼飘散着香味;门脸儿里过道上,烤肉在架子上吱吱地冒着热气;青石板路上,挑担的姑娘咬着一截白生生的脆藕……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美食。

    华夏有明珠,不曾被岁月涤荡褪色,不曾随秋雨春风化去,不曾在风暴雨虐中黯淡了光华,华夏明珠,与华夏儿女共看青山绿水,岁月长流。

                  (有删改)

 

 【思维导图】

    全文以“华夏有明珠”为总纲,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京剧、长城、美食三个角度介绍中华之美,层次清晰,结构匀称。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3年全国乙卷写作试题紧扣时代脉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中学生核心素养,写作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彰显达人达己、文明互鉴、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启示学生要将“达己”与“达人”相融合,让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凸显了浓郁的家国情怀。此外,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解析,该作文命题考查责任担当层面的素养,如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等,也关涉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层面的考查,如“理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等。总体而言,该作文命题既体现了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也彰显了对学生写作思维和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高考作文主题备考的重要指向,考生备考时应以新高考语文六大核心素养分门别类梳理作文素材,如家国情怀、青年担当、知与行等,遇到合适的名人名句、典型事例、优美文段、范文可以摘抄或剪贴,早读、晚读、考前都可以看。注意不要见素材就积累,这样工作量大,回顾也不方便,积累感兴趣的、易记的、万金油即可。此外,不必要背太多素材,同一个素材就能挖掘出多个主题。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文一定离不开素材,那么买素材书就很有必要了。当然不能盲目买,也不用跟风,避免浪费。

 

(1)名人名言

    不必太厚,但务必要全,每个话题都要涉及。名言不只能增添文采,对于写作立意的创新也很有帮助,避免无话可说。

(2)时政热点

   这种材料一般都是月刊。作文中有新人物,可以算是亮点。(如有条件,可以看《新闻周刊》)

    总之,考生备考时应以新高考语文六大核心素养为纲分门别类梳理作文素材,特别是时事素材、传统文化素材,并为之建立目录,有效管理作文素材,与高考作文无缝对接。让这些鲜活灵动的素材成为高考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致考生:

   愿你踏入考场的那一刻,

   会有征战沙场的自信和勇气,

   愿你合上笔盖的那一刻,

   有战士收刀入鞘时的骄傲!

     

作者简介
林守勇
·国家级写作一等奖指导教师
·河南省级优秀辅导教师
·平桥区优秀教师
·平桥区文明教师

每日推荐

推荐图文

热门文章

主办:中共信阳市平桥区委宣传部

承办:平桥区融媒体中心

邮箱:xyjcpq@163.com

微信公众号:pqwx006

平桥新闻网简介 网站声明